目前分類:臺灣文化俱樂部 (4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馨文齋匾額修改

「馨文齋」是鹿港地區著名的細工裱褙名店,店號已傳三代,最早為祖父東焜之店號,經營書畫裱裝之餘,兼營日常用品與雜貨。傳到父親肇榮時,遷於彰鹿路現址,且適逢台灣經濟大好,喜幛賀匾訂單應接不暇,遂專注於裱褙裝框,直至今日。

1933年,鹿港街道改正,不見天街拆除,成為今日中山路;同年祖公祖嬤因病相繼去世,排行第二的祖父才十三歲,五兄弟相依為命,互相扶持。伯公東河延續祖業,經營商行,除了五金雜貨,也兼賣茶葉、勘輿算命。阿公東焜一開始學做木工,後來到台北,與福州師傅學習書畫裝裱。回鹿港後,兄弟共同經營商行,阿公則是負責書畫裝裱的工作,開拓業務財源,維持家族生計。

約莫於民國40-42年,阿公東焜自行開業,地點在台糖舊火車站斜對面,為阿嬤陳寶治娘家所有。店號由老丈公陳應中命名,取為「馨文齋」,亦即馨德碩文之意,並由陳百川醫生撰寫匾額。老丈公陳應中亦是伯公店號「蘭馨齋」命名者。陳應中,字庸庵,是往來鹿港與香港的船頭行商,娶祖公吳恩(鳳儀)之二姊為妻,其子即為鹿港名醫、名書法家陳百川。之後,其他叔公亦各自立,四叔公經營益文齋,五叔公開設東茂行,枝繁葉茂,皆有所成。

和過往家族經營模式相似,馨文齋販售糖果餅乾等雜貨,也兼營字畫裝裱。在車頭舊址經營時,除了私人委託的字畫,也裝裱觀音畫像,再交由行腳商四處兜售;生意好時,販子一次可批走幾百張畫像。父親肇榮於156歲開始學習裱褙工作,民國66年時買下彰鹿路現址,67年時遷於現址,正式營運。

文章標籤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〇年代是個變動的年代,凡事緊張萬變,如同月光照水幻化。政治上由獨裁漸步民主,書寫上從溫潤筆觸到冰涼螢幕。銳意求新求變的年頭,我們能留下什麼當做一個年代的精神?

 

《寫字年代》是向陽最新出版的作品,以自己在八〇年代所收到的作家書信為主題,選取二十四封具有特別意義的來信,以信札本身的文字為經,來信者的行誼為緯,再搭配自己對於作者的追懷感念,或是主編檯上的的心路歷程,以文字交織串連成了《寫字年代》一書。在台灣,關於作家的文獻、文物或是手跡,現在是越來越重視,國家文學館便典藏了不少;而本書以個人的書信收藏,匯聚了二十四篇來函,說明其中的意義與故事,更是難得一見。

 

向陽一直是文壇創意的領銜者,勇於做不同的嘗試。也許是源於從事副刊編輯的工作,讓他對於最新資訊的接收非常敏銳,覺得可行便會試著介入與操作,如個人網站的搭建、多媒體互動詩的創作等,向陽都有所涉獵,對於劇烈變動年代下的科技與應用,在同一輩中絕對是佼佼者。而《寫字年代》便是綜合著這樣的狀況,所產生的一本書:舊文字的溫暖,新創意平台的發表。本書的內容,除了在《文訊》雜誌上刊登,也刊登在其個人FACEBOOK網站,儼然是部落客。透過臉書平台迅速地媒介,轉發文章容易的特點,尚未發行便已先推起波瀾,廣受好評。網路年代因著數位攝影的普及,流行「有圖有真相」的金句,向陽的書便完整的詮釋了這樣的意涵,圖與文交織,建構出該位作家立體的印象。除了展現出向陽對於文獻、手稿的注重,也呈現向陽「跨媒介」一代的特殊之處,使用新媒介,亦不忘過去手寫的溫度,在描述與作家間交遊的小品中,流露出更多平易近人與人情交流的溫暖故事。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年大尾老師在詩選課選讀《傾斜之書》,別緻的書名源於羅智成認為創作已然到達頂顛,未來勢必下降,故曰傾斜。在草創的圖書館,冷涼的詩集架上,黑色而精巧的書系在高低起伏、裝幀各異的集子間挺立,那一隻隻並排的眼睛,尤其攝人。
        我開始收集羅智成的作品。
        小黑書加上書脊上的靈魂窗口,神祕的鬼雨書院在展頁間悄悄搭建起來。我進入,在書院中跟著學習黑色鑲金的美學,自我流派的宣言。緊緻觀察細微宇宙中的變化,跟著歷史敘事下的劇情推展並對話,更有那耳邊輕輕的絮語,包裹著甜意的呢喃。「來,跟著我的文字引力」,教皇說。強烈的風格讓我開始模仿,跟著想像,跟著思索,內化成為創作風格。我建立了一幢屬於自己居住的草舍,依著書院的結構。
        微觀的視角讓思考更具層次,靠著觀察我新成立的塑膠奶瓶罐水族王國,獲得了第一次獎,那感覺是又驚又喜。詩化的思維常常帶來有趣的意象,生動地在眼前展現,別具樂趣。然而過度信仰鬼雨書院,風格頓滯,將遠遠無法靠近教皇一步。於是我離開,在開始閱讀羅智成下卷之前。
        「不要急!」「中國的古代才開始……」問道、學道、悟道,不論走到哪裡,羅智成上卷,同時也是我的上卷。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瘂弦之必要—《瘂弦詩集》

書名:《瘂弦詩集》

作者:瘂弦

類別:現代詩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的閱讀經驗當中,文章總是需要端端正正地坐在殿堂上,不能有太多歧邪的思想。討論的內容不脫世事、情感,經驗以及描寫等,而這些內容題材也一樣要端端正正地坐直,看久還真如面對祖先牌位,尊敬,卻早已沒有感情。偶爾有詼諧的小品、貼近生活的議題出現,都會得到愉快的閱讀經驗。陳大為《火鳳燎原的午後》的同名篇章便是一篇這樣的著作,能夠讓有相似閱讀卡通漫畫的人,不斷點頭叫好。

《火鳳燎原的午後》是陳大為最新的散文集,然而這個書名的由來和內容卻是一部漫畫──香港漫畫家陳某的作品《火鳳燎原》。陳大為是較為年輕一輩的作家,對於現在社會的脈動較能掌握,也進出其中的(次)文化,而不是將自己封閉在研究以及脫離世事的創作象牙塔中。他在後記提到,這本書會叫做《火鳳燎原的午後》是因為同名篇章是最早寫成的,也是最後修訂完成的。然而以相關的卡漫、電影主題為內容的,卻也僅僅三篇,約全書的四分之一而已,〈火鳳燎原的午後〉也未必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因此這本書的命名便很耐人尋味。作者陳大為在後記提到的原因固然是一種說法,但是也足以代表他對於〈火鳳燎原的午後〉這篇文章的重視,不斷刪改,甚至讓他博得全書最顯眼的版面。換個角度來說,除了作者意圖將自己的喜好昭告給讀者,是不是也有意圖吸引「喜歡漫畫《火鳳燎原》的人」或是「喜歡漫畫也知道《火鳳燎原》的人」呢?純文學的欣賞人口越來越少,大眾文學、翻譯文學、動漫卡通、好萊塢電影的消費人口卻不斷提高。當我們去書店閒逛,偶然在九歌的書堆中發現一本題有「火鳳燎原」的書,不是很能撩動同理的那根神經,進而去拿起來翻閱嘛?對於他這樣的策略,我並不反對,甚至覺得很有趣味性。在比較老一輩的作家,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書名不登大雅之堂,甚至是完全不知道書名的意義,火鳳燎原是哪一種太古異獸的神話之類的。但是陳大為至少不是用「火影忍者的午後」為題,本質上還是偏華人文化一點,否則搞不好會吸引更多的動漫迷也說不定。

從目錄的分卷來看,他用地之卷、水之卷、火之卷、風之卷來分,原本也只是以四元素來命名而已。然而加上「之卷」之後卻有著不一樣的氣息,增添了卡漫的氛圍。在漫畫《火影忍者》裡面有幾個忍者大國便是以水、火等元素來命名,「之卷」更容易聯想到忍術捲軸的神祕感,也和書名有著較一致的整體感。然而實際上,地之卷主要是記風土,如北京、維也納;水之卷則是時代之喻,寫著文革後那一代人的事蹟。火之卷著眼於大眾娛樂,除了「火影忍者」、「火鳳燎原」的「火」字,大眾文化不就是像火一樣快速燃燒蔓延嘛?「風之卷」主寫鬼怪法術這些見不到的奇景。上面這四種題材中,以大眾娛樂的火之卷較為特異,在過往的散文篇章中很難看到,故本文將主要討論火之卷的三篇文章。

第一,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旁徵博引,層層推進。散文是較為鬆散的文體,對於書寫的內容如果不能有效相連,就會有太過散亂的問題。陳大為在謀篇方面顯然有特別的下功夫。以〈火鳳燎原的午後〉來說,他先以自我的漫畫閱讀經驗開始,表明他對漫畫長久以來的關注,接下來再針對《三國演義的》歷代評論、歷代改編進入,最後鎖定在《火鳳燎原》這部漫畫的人物設定、尚智精神。從個人的漫畫經驗以及三國故事的發展雙線並行,最後合為漫畫本身的討論,層層推演,架構十分清晰。〈第六代火影〉也是如此,先由對忍者的印象開始書寫,接著從刀劍、氣延伸進入漫畫的世界,再跳脫出漫畫本身,發現漫畫在世界的影響,網路世界的風行。他在架構上十分清楚,在料理眾多的延伸資訊時也就不致於太過雜亂。

第二,產生對話的作用。比較在乎評論或喜歡批評的人,總是會在觀賞完電影或是看完漫畫時,尋求其他人的解讀,試圖讓自己的想法得到印證。這火之卷也有這樣的作用。當陳大為發表他對這些動漫文化的觀後感時,看過這些相同動漫的人就會有共鳴,或是產生相對抗的意見。而這樣的對話不需要有相同的心路歷程、類似的生命經歷,只要有看過同一本書,你也可以參加討論。作者可以在其中放肆地宣傳自己的觀點,讀者則與想像的作者互相較勁,激發出更多討論的空間。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座:李蕭錕(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曾任華梵大學美術系系主任)
講題:「台灣人‧台灣色——多元文化下的色彩符碼」
時間:7月17日(週五)19:00~21:00
地點: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至善樓B1國際會議廳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芳玫演講羅曼史的跨國跨媒體比較
鄭福田基金會與北教大台文所合辦「文化台灣卓越講座」

財團法人鄭福田文教基金會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共同舉辦的「文化台灣卓越講座」即將於5月22日(五)晚間七點展開,第一場講座由前青輔會主委、台師大台文所教授林芳玫主講《羅曼史跨國與跨媒體比較:米蘭夫人與台語電影》,地點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館國際會議廳(405室)。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農的理論策略:本土文化復興時的知識份子,大多要經歷三個階段的精神狀態。(1)統治者以扁平化、簡化的方式中斷被殖民者的文化,以新的法律規訓、奴役,於是文化成為某些傳統服飾和陳腐舊習而已,原本豐沛的創造力被驅趕而隱匿。這時期的知識份子否定、卑視本土文化,以此證明對統治者文化的忠誠同化。(2)國家獨立之後,卻出現「內部殖民」,以外來威脅的事實自我正當化壓迫。這時期知識分子精神狀態是焦慮與憤怒的,他決定要重新記憶自己是誰。然而若囫圇吞棗的擁抱本土文化的一切,本土反而會成為一個模糊的集體,殊異的個體被遺忘與同質化,知識分子忽略了族人在文化適應上的深沈心理結構,可能會導致知識分子與族人成為飄泊的疏離者。(3)我們要與人民以相同的步調去工作、鬥爭以建立將來,這是一種集體參與、相互補足的,而非單由知識菁英決定的文化復振運動。經此改變,知識分子才進入第三階段「戰鬥的」層面。因此在重建國家主權的組織行為之內,必然也是包含最完整及最明顯的文化展演,根本地為人際關係重新定位的鬥爭,必須改變人民文化的內涵與形式。
摘要自魏貽君〈尋找認同的戰鬥位置──以瓦歷斯‧諾幹的故事為例〉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雪《惡女書》及創作

一、女性、女同志、酷兒

後現代在台灣是一個複雜的引介、誤用、挪用、重新發明的現象。大致它分為兩波引進台灣。第一波是一九八〇年代中期,羅青、蔡源煌、林燿德、孟樊等引進後現代理論,哈山、詹明信、布希亞、李歐塔的著作陸續被翻譯。第二波則是九〇年代初期張小虹、何春蕤、卡維波分別引進酷兒(queer)、女性主義性解放運動等。(注一)解(de-)是後結構的中心主旨,女性主義亦是後結構的一支,解男性陽具理體中心的思維,再建女性自我的地位與認同。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時辰的原因,在二月二日晚間十點多便開始準備拜拜,待供品、金紙擺妥,子時一到便可以開始燒香。去年沒有寫這篇,但有拍一些照片;今年的相機電池忘記換,所以有些該記錄的被漏掉了,如金紙的樣貌(kula說有人在蒐集這個)。

十六歲、三十、五十、六十等整數會拜的比較豐盛,要拜五牲,今年因為做媽媽六十歲,所以保運錢多一倍,要燒七十二萬,另外還要有紅雞蛋紅鴨蛋。待拜拜的香燃至一半,便可以擲筊問天公可不可以燒金紙。今年很順利,一次便成,在燒的過程不斷傳來禮成後的鞭炮聲。家裡準備了兩個金爐才能容納所有的金紙,請完燈座入爐之後,在把廳頭舊的金紙燒掉,也算是一個嶄新的開始。爸一邊跟我講說著這些古禮俗,也在鞭炮聲後帶我上街,要去看神明會館天公壇。

很可惜,今年又沒看到,也許他們真的是拜早上的吧。街上滿是燃燒金紙的煙味、香燭味、鞭炮煙硝味,形成了煙幕,講將我們帶進了時光隧道裡。沿途的人們不斷湧向媽祖宮,爸說,拜過的牲禮會再拿到龍山寺、媽祖廟、城隍廟等拜沒有關係。居民無不手拿牲禮、素果前往北頭,而當我們到媽祖廟時,已經是許多牲禮擺滿桌了。古舊的感覺,好像經歷過的事情,也許我上輩子也是鹿港人吧!天公壇在後殿二樓,上去拍了幾張照片,下樓拿了祭拜過的糖果和平安符之後,又轉往蘇府王爺廟及土地公廟,悠轉了一圈才回來,期間許多煙火將我們送回現世來,叔叔家也正燒著金紙,大家都很忙碌,鹿港的夜晚少有這般活力。鞭炮炸響整個夜,若是怕吵怕鞭炮的,初九請別過來!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動名稱:第9次台灣歷史學會研究例會

主題:【戰後臺灣政治案件與人權侵害—以軍事審判為中心】

主辦:台灣歷史學會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常在講什麼「現代性」什麼「殖民性」的,這個「性」,代表的是一種內在的意義,具有其引號中特殊的內涵。當然,我知道這樣講很籠統,一定會被譙翻,但是即使我手邊有資料,我也不想查明。畢竟人生沒有這麼多明瞭的意義不是?

我想講的是中國性。以下純屬臆測,完全是象牙塔的產物。

台灣的知識份子有沒有一股對於中國文化崇拜的內在?亦即對中國性的崇仰總會在生活中不知不覺流露出來。有錢人買字畫、宋版、紋龍古玉;知識份子寫詩詞、誦古文、通經史,或崇敬會上述技藝的人;普羅階層尊敬孔子公,尊敬有文化的讀書人。然後在階層流動的時候,以各種方式繼續其內在中國性的延伸,如當一個流氓變成地方土豪,他也會買字畫;當知識份子流落街頭,代筆成為他的謀生工具。我想說的是,在台灣,是否這樣的中國性崇仰處處有跡可尋?而還有更多是我上述沒有說到的。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禮拜真是他OX的忙,每天都有工作,或是演講、或是文史營的。星期一聽黃雅歆老師的演說,的確台灣不缺乏閱讀市場或中堅閱讀,而是太多人要走悲情的路線。可以同意一半,另外一半,仍有其他的因素必須考量。如閱讀人口的確萎縮、中堅閱讀膚淺化、文學頂端無法被廣泛推介到大眾等。看看紅不起來的林宜澐,有趣的文章未必大家都讀。星期二阿盛的演講則是親近為主,順帶簽了個名。他作品的確有分期的必要,而寫網誌的也沒有這麼多神經病。

星期三,忙文史營在講堂到晚上11點多。並不討厭那裡,相反的,統治音樂並等待雨聲,其實是很有趣的。所有的夜色與鬼怪,沒有任何可能。經過詭異五樓電梯,X檔案斐濟美人魚的床底下,伊藤潤二「少年耶」逼近的肉製窗戶,還有什麼夜色值得被恐慌佔據?星期四和向陽吃飯聊天,距離論文自然近了一步,但是也被刮了一頓。我太依賴別人的思緒了。不過,恐龍時代有論文嗎?

其實主要想說的是星期五,上面的流水帳都比不上。上完課之後,留下來聽晚上歷史學會的例會。上次薛化元老師談的是蔣經國解嚴算不算進入自由民主?他的論點是刑法一百條仍在。修法前,《中華民國刑法》第100條(內亂罪)規定:「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前項之預備犯,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他只說「著手實行」,因此思想犯也被歸類,導致白色恐怖等諸項暴力統治的依據。所以蔣經國算是有限度開放而已。而這一次,來講的是薛老師的博士生簡明海老師,他試圖釐清魯迅思想在台灣的傳播。題目很有趣,但是其實他是來尋求大家的建言的,而到場的加主講,也不過六人,何義麟老師、翁老師、薛老師,我和阿祈祈,其他會員哪去了?總之現場砲聲隆隆,薛大砲最狠,炸得簡老師辯解的機會都沒有。然而對我而言,學到的更多是關於論文的觀念。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說有些文章的強度不如預期,但總也是圓滿達成。更重要的是,聽到了論文評判的切入點,以及可以提供自己借鏡的問題所在,這都是很棒的。尤其是最後一場,蔡依伶學姐「親切地」問候祿基學長,真是又恐怖、又犀利,又讓人折服。的確,論文的價值是比理念先行的套用來得重要,該被修正的應該是理論,而不是扭曲論證和結論。這樣的態度會讓人鬆一口氣,啊,其實結構主義也是沒辦法把每一條條文都寫出來,我們還是有在結構中出格的能耐。

當然,這個場合是少不了維維和TACO的,好久不見的伙伴,居然是一起陷在泥沼,感覺像是過度自由的不良品。希望大家一切都好。另外,哈哈,又跟黃敬堯搭上了耶!以前高中畢業時,就有在追誰跟我一樣上中文系。敬堯,彰師國文,後來台大台文,其實都知道,但是並沒有那麼確定。在這次的研討會又重新聯絡上,真是一件有趣的事。知道他曾回彰中找王媽實習,嘿,那可是我原本要做的事哪!不過能在這種場合和舊友聯絡上,也算是有趣的事,畢竟,變成同行了哪!(那,陰陽色魔呢?)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中國女性主義的現況:男權成為霸主,給女權平等就已經夠了,再多的自主與要求,都是妖言。
2、不斷提到的「社會主義」,其實應該只是一種保護色,其實要說的是「集權主義」、「男性沙文主義」。屢次提到共產黨之後婦女解放、經濟建設,其實應該歸於境外的思潮,鎖國失敗。老共這邊只是搭個順風車。
3、原本應該是批判資本主義的「玩偶之家」,現在在中國卻成為「資本主義」的再確認。反叛的核心價值,在新中國不僅僅是反叛,卻也陷溺入(西方)資本主義的形式與價值追求,可見脈絡是很重要的。
4、娜拉在左翼思潮下,由獨立自主的被扭轉成勤工努力的。依然踩在腳底。離開家族、丈夫之家,跨進的核心家庭仍是男性個人主義式的延伸。1935年因演娜拉而紅的女星藍蘋,到延安之後,成了江青。他是一個不正當的娜拉展示嗎?暴力娜拉?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陳雪之前,在狂放之前,曹麗娟的文筆顯得含蓄但是又不失爆破性的議題。只是納悶的是,為什麼沒有引起很大的共鳴和討論,是不是因為沒有陳雪暴虐讀者的視神經?然而和慌人手記比起來,〈童女之舞〉的流暢與故事性更勝,只是攻擊力沒有陳雪早期來得汗血淋漓。

童女,童素心,既是童年時期,也可諧音同女。鍾沅不拘男女,在現在或可解釋為酷兒,然而也可能像女主角童素心一樣,只是去適應社會的價值而已。多種的花,象徵著鍾沅的多變,而童素心則始終愛戀紫玫瑰,屬於她內心的女同情誼象徵。神出鬼沒的鍾沅代表著(女)同性戀必須依靠流動才能保有自我的情慾主體,免於被管理;而接受男朋友的童素心依然和鍾沅保持一定的情誼,固然可以用女同志連續體解釋,然而又很像「假性同性戀」。在女校的學生,多少會被比較陽剛氣質的、體育高強的女孩子迷倒,進而發展出類同性戀的情誼,然而在離開圈子之後,接觸到異性戀,便可能會使得性傾向轉變。性傾向當然也可能會像〈蝴蝶的記號〉中的小蝶,重新又爆發出來,當然小蝶比較像是實實在在的同性戀。

〈童女之舞〉故事非常簡單,讓我們見到女同情誼在當時的難以茁長,在勇氣突破之前,就已經先順服依從男性理體中心的規則。時代突破,規則轉易,向這篇小說現在看來,倒也淡淡然了。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儼然〈世紀末的華麗〉翻版,朱天文再一堆砌文字的力作。文字古典而不易促讀,非常具有個人特徵的筆調,得稱讚其將文字練成一方方華美的段落,然而金碧輝煌之下,我不知道我看到了什麼。這樣的狀況也暗合(男)同志們的狀況嗎?蒼白而空洞,生存不易的瑣碎雜唸?作為一個「小說」首獎,我不知道人物個性、情節,任何急轉直下的小說的趣味,或是人生歌詠的段子。我甚至不知道這是一篇小說。像散文似地,一篇博物的手記,還有幾個人充滿距離的互動。書還沒讀完,就已經被各式鑲金的華美,一一擊斃,好累,我要的故事在哪裡。

內文是描寫男同志,然而除了描述性的肛門,我不知道他們與女同志,甚至酷兒有何差異。沒有人物的性格,光靠老鱷魚幾個字就想要表徵性取向,未免太簡單。去性化的書寫在〈世紀末的華麗〉就是如此,而今還要用沒有性別的描寫去型塑,只能說在表現上失焦。我會將之視為描寫普遍同志的書寫。關於情慾,朱天文在文本中似乎要將肉體與心靈放在同一個層次,亦即沒有高下之分,號稱靈魂的做愛,主角也有此傾向。然而內文又不斷提及守貞,提醒面對年輕肉體的貞潔,那感覺又像是肉欲的(因為靈的部分已經蕩漾了),是否代表肉體的保護更勝於心靈?而這樣與父權體制保護女體有何不同?

除了吊書袋,內容也利用時間透露些許政治理念,利用荒人比喻外省人的邊緣,或是歌頌三島由紀夫來歌頌一種國族文化的純粹,觸及的不多,荒人當然也可已有政治理念,只是在一片死白的麵團加入一點紅,紅更紅。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橋上的孩子〉是三篇短篇中,風格與題材皆轉折的作品。內容從家庭、童年入手,可以視為一本成長小說。從過去強調女同性戀、情慾書寫的湯湯水水,回歸到家庭,從自己本身去挖掘題材,反省家庭的位置與角色。

《橋上的孩子》諸篇皆以小時候家庭背景為框架,再嵌入另一個友人對話,人物轉換,今昔交錯,造成破碎和斷裂的閱讀,彷彿記憶似的。作品沒有太多的劇情變化,像日記似的,追憶小時候成長的背景以及長大後的經濟困難。沒有什麼微言大義,也不再針對同性戀議題緊緊不放,而是對於母親的執念。書寫空間更開闊的陳雪,寫來卻分外細膩,很多感情,以及不能感情都變得十分真實,見識到細描心境的能力。我想,不變的是小說中主角抒發一種無法安定的情感,這一點倒是和前幾本作品很類似,主角們的感情世界依稀就是作者本人的投射,無法停靠。

無法停靠,像橋上望著河水的孩子,只能追憶過去年華。望著這段影響自身的童年,流去,但也始終流不盡,早已銘刻在血液。大雨化作小雨,換個惆悵的角度,繼續感傷。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貴興也是頑皮家族的一員,也許是頑豹,也許就叫頑皮。

這是華人南遷南洋的簡易版,或著稱為兒童版,沒有太多的傷痛,只像是故事書中的興奮陳述。

夔家原本就富含著中國的意象。夔,被稱為是孽龍,國語字典說:一種傳說中的怪獸。外形像龍,僅有一足。見山海經˙大荒東經。都好,一隻腳跳到南洋,不躓踣都難。難主人頑龍其下有頑虎、頑豹、頑猿、頑麟、頑鶴五名子女,練就五行形意拳。這些中國圖騰的聚集,代表著對於中國血緣的難於忘懷,然而抵達南洋本身就有巧合雨天意的味道。因此,在日本鬼子統治時,深入叢林中的移民們,對於這片領土的認同感更重了,整個情感認同轉向新的土地。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錄的紙片丟掉了,害我只好用想的。 可以討論的是,第一,薛理陽指的是什麼。這本小說基本上不能算是頂成功,薛理陽很明顯就是要比喻某種人,但是他的形象相差太大,早期的惡狠跟進入莊園之後的對女性情慾、想念相差太大,而沒有一個較好的過場。薛理陽醫術無敵,但被評為醫德有問題,而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卻已經死了,遂惡名不休。很明顯,鄉民和薛理陽都有所指。 第二,莊園主人,姓啥,忘了,他的角色轉變也是太快。惡狠的樣子讓我想到藤田和日郎「曉之歌」裡「美食王駕到」的恐怖劇情。 莊上的女子究竟又代表些什麼?醫學又象徵些什麼?莊園又代表什麼? 總結:不失為一本簡單好讀的書。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