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雪《惡女書》及創作

一、女性、女同志、酷兒

後現代在台灣是一個複雜的引介、誤用、挪用、重新發明的現象。大致它分為兩波引進台灣。第一波是一九八〇年代中期,羅青、蔡源煌、林燿德、孟樊等引進後現代理論,哈山、詹明信、布希亞、李歐塔的著作陸續被翻譯。第二波則是九〇年代初期張小虹、何春蕤、卡維波分別引進酷兒(queer)、女性主義性解放運動等。(注一)解(de-)是後結構的中心主旨,女性主義亦是後結構的一支,解男性陽具理體中心的思維,再建女性自我的地位與認同。

七〇年代女同志女性主義:女人認同女人,女同志成為女性主義者最政治正確的選擇。八〇年代自由女性主義者反對基進女性主義者反色情路線的批判,認為其將性取向窄化為男╱女的權力二元對立。此時女同志的S╱M不再被視為異性戀父權的壞血,開始有自己情慾遊戲的論述空間。八〇年代中的愛滋危機使得女同志與男同志攜手爭取同志人權。女同志研究興起於八〇年代,被視為是女性主義批評的一種附加物,當九〇年代女性主義變成較為成功和制度化,使得女同志研究提出從女性主義獨立出來的要求。女性主義多注重白人、中產階級、居住在城市的異性戀女性的普遍經驗上,忽略了其他更多邊緣位置的聲音。九〇年代的同志運動更為多元開放,開始出現「queer」一詞(酷兒、怪胎或變態),強調性慾之流動不受男╱女、異性戀╱同性戀之界分所規範,所有異(同)性戀中皆有同(異)性戀之成分。一方面企圖打破「女」同志與「男」同志所預設的性別二元對立,另一方面也質疑女同志與男同志性身分建構中的T╱婆和0╱1,擴大至雙性戀、易服同志、變性同志等,避免內在的排擠與邊緣化。

二、十八歲以下不宜,膠膜包裝與楊照的序

在《惡女書》序中,楊照希望看到的是對社會有益的、對同志運動有正面意義的同志小說,而不是逃避的夢境式書寫。然而陳雪認為自己並非創作同志小說,而是在講述「自我認同」,不僅是性別認同,而是各種的認同。 (注二)

(一)解構的書寫

1、解構文體
〈夜的迷宮〉中任意排列的囈語(頁96-97),似乎呈現一種夢境、潛意識或超現實的狀況。

2、解構父權、倫常
以怪胎嘲諷社會的壓制,亂倫成為一種挑戰禁忌的方式。〈尋找天使遺失的翅膀〉誘惑者與被誘惑者奇異的叛離愛慾模式的合法化想像,是一對女子,也是有血緣關係的母女,沒有區分為陽剛或陰柔。〈貓死了以後〉主角的父親扮演社會機制與父權化身的道具,然而並不能阻止雪與阿貓相愛。(〈色情天使)的兄妹亂倫、〈兒子〉的母子亂倫)

蓋兒‧魯冰(Gayle Rubin)提出「性層級」的概念:以兩個同心圓表示,內圈為正常的性,外圈為變態,如身體╱性具、居家╱公園等。另外是三層級的性層級,分為「好」性、爭議區和「惡」性,然而這些性的表現卻是可以流動的,單一同性戀有逐漸朝爭議區移動的狀況。〈夜的迷宮〉主角和大白在儲藏室做愛、和阿菲做愛、在家屋之外的地方做愛,都衝擊了男性中心的「好」性觀。

3、解構異性戀與同性戀
〈尋找天使遺失的翅膀〉裡,草草無法從男性身上得到快感,且阿蘇的眾多追求者、草草早逝的父親都是次要的,無舉足輕重的地位;〈夜的迷宮〉主角的丈夫似乎只是引出主角和她另一個化身戀愛的棋子,這些都表現出與異性的交往並非唯一的方式。另一方面,卻又揭櫫著女同志未必是T╱婆的關係,也可以是母女亂倫(草草與阿蘇),甚至是自戀(阿菲與自己)。

安竺‧瑞琪(Adrienne Rich)女同志連續體:包含各種女人認同女人的經驗範圍,貫穿個別女人的生命也貫穿歷史,並非僅指女人曾有或自覺欲求和另一個女人性交的事實。

茱蒂絲‧巴特勒(Judith Butler)倒置的模仿:巴特勒以自身為女同志常受困於異性戀主流加諸的「副本」標籤為擾 (異性戀為正本,而同性戀為模仿的副本)。而提出「倒置的模仿」。「倒置的模仿」不是純然的「倒置」(同性戀為異性戀之倒置),也不是單純的模仿(同性戀模仿異性戀),是要倒置正本╱副本,被模仿者╱模仿者的位次,進而指出正本與副本,被模仿者與模仿者的相互依賴與相互建構的關係。如男同志扮皇后與女同志T╱婆,她╱他們透過對異性戀性慾的「模仿式嘲諷」,暴露出她╱他們所模仿的異性戀本身也是一種模仿、一種副本。當同志裝扮在模仿性別時,暗暗透露出性別本身的可模仿結構和其偶發的變動性。

(二)異質空間
「異質空間(heterotopias)」是由傅柯所提出的社會空間論述。它隨著真實空間(realspace)和虛構空間(utopia)的概念一起提出這個觀念,並藉其批判與重構我們的生活空間,排除其任何可能的原始用意與價值,重新定義出一個空間的孤立屬性,印證且延伸至我們週遭的相似經驗。傅科認為「異質空間」存在於所有的文化當中,是一具體存在的地方,但又同時顛覆或對抗社會現況,並且是橫跨現實和現實以外的空間。傅柯曾將鏡子視為「異質空間」的例子,他認為:「鏡子是一個無地的地方,故為一個虛構空間。但是就此鏡子確實存在於現實之中而言,它則是一個差異空間,鏡子相對於我所佔有的位置,採取一種對抗的姿態。鏡子作為一差異空間的作用乃在於,它使得我注視鏡中之我的那瞬間,我所佔有的空間成為絕對真實,和周遭的一切空間相連結,同時又絕對不真實,因為要感知其存在,就必須通過鏡面後的那個虛像空間。」由傅柯所提出的「異質空間」觀點中,可以發現我們並非居住於一個只包含個體與事物的單純空間裡,而是生活在藉由固定的空間與不同的生活及文化所產生的一組組關係之中。 (注三)

以夢為框架,借自由聯想、時間的斷裂跳躍或混亂模糊、人物的亦真亦幻及認知與記憶的不穩定性,更刻意模擬夢的機制,以夢魘般的幻境來抵抗現實。陳雪的小說中許多主角皆因逃避自己及女同性愛欲而罹患「失憶症」,喪失自我與愛無能的存在困境,於是追尋自我與找回記憶與找回所愛成為同一件事。主角透過書寫去追尋失落的翅膀,而後設的筆法打破文本敘述者與作者的藩籬,小說與小說家交錯的身影就像是女性流動的位置,陳雪在其中出入,亦透過書寫追尋自己,成為自己人生中的異質空間。

〈尋找天使遺失的翅膀〉藉由召喚母親╱戀人,在象徵期裡想像地回溯前伊底帕斯期對母親的愛戀,幫助草草化解對母親的的恨與內疚,重新肯定未曾實現的戀母愛欲。〈夜的迷宮〉曾因精神失常的我,猶如置身迷宮之中,而酒吧迷宮的描述也如同異質空間,跨越現實與超現實。

(三)細緻的身體書寫
以敗德的「惡」挑釁社會,而非楊照所謂的為其「罪惡」自責。
陳克華試圖以性器官成為意象來震駭聽聞,挑戰社會觀感,陳雪是否也是如此?奧菊‧羅得(Audre Lorde)認為女人自主的「情慾」和男人的「色情」不同,前者蘊涵性愛、生理、情感、心靈與智識的內在生命與創造力,後者則是將一切化約為性交與感官刺激而無情感的力量可言。因此他視情慾為女人能量、慾望與創造力的原動力,並以人造奶油附帶的黃奶油球為喻,能夠渲染生命。陳雪的創作便是如此。

三、其他惡女們
1、《她睡著時他最愛她》、《無人知曉的我》、《天使熱愛的生活》、《只愛陌生人》、《陳春天》、《蝴蝶》、《橋上的孩子》、《鬼手》、《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愛上爵士樂女孩》、《夢遊一九九四》、《惡女書》
2、惡男也很重要:紀大偉《感官世界》、《膜》、《戀物癖》、吳繼文《天河撩亂》

四、瞪大眼睛看
紀大偉,〈序〉,收錄於《夢遊1994》,台北:遠流,1996。
洪凌,〈蕾絲與鞭子的交歡──從當代台灣小說註釋女同性戀的慾望流動〉,收錄於《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台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1997。
黃筱威記錄整理,〈在文學裡創造新世界:紀大偉對談陳雪〉,《印刻》,第三卷第二期總第38期,2006年10月。
張小虹,〈女同志理論〉,收錄於《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1996。
張瑛姿,《驛動的後現代女性書寫──陳雪小說論》,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劉亮雅,〈九〇年代台灣的女同性戀小說──以邱妙津、陳雪、洪凌為例〉,《慾望更衣室》,台北:元尊,1998。

五、註解
(注一)劉亮雅,〈後現代與後殖民──論解嚴以來的台灣小說〉,收錄於《台灣小說史論》(台北:麥田,2007),頁327。
(注二)邱貴芬,《(不)同國女人聒噪──訪談當代台灣女作家》(台北:元尊,1998),頁65。
(注三)轉錄自吳銘興,《台灣異質空間之研究──以台中市逢甲商圈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頁9-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