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馨文齋匾額修改

「馨文齋」是鹿港地區著名的細工裱褙名店,店號已傳三代,最早為祖父東焜之店號,經營書畫裱裝之餘,兼營日常用品與雜貨。傳到父親肇榮時,遷於彰鹿路現址,且適逢台灣經濟大好,喜幛賀匾訂單應接不暇,遂專注於裱褙裝框,直至今日。

1933年,鹿港街道改正,不見天街拆除,成為今日中山路;同年祖公祖嬤因病相繼去世,排行第二的祖父才十三歲,五兄弟相依為命,互相扶持。伯公東河延續祖業,經營商行,除了五金雜貨,也兼賣茶葉、勘輿算命。阿公東焜一開始學做木工,後來到台北,與福州師傅學習書畫裝裱。回鹿港後,兄弟共同經營商行,阿公則是負責書畫裝裱的工作,開拓業務財源,維持家族生計。

約莫於民國40-42年,阿公東焜自行開業,地點在台糖舊火車站斜對面,為阿嬤陳寶治娘家所有。店號由老丈公陳應中命名,取為「馨文齋」,亦即馨德碩文之意,並由陳百川醫生撰寫匾額。老丈公陳應中亦是伯公店號「蘭馨齋」命名者。陳應中,字庸庵,是往來鹿港與香港的船頭行商,娶祖公吳恩(鳳儀)之二姊為妻,其子即為鹿港名醫、名書法家陳百川。之後,其他叔公亦各自立,四叔公經營益文齋,五叔公開設東茂行,枝繁葉茂,皆有所成。

和過往家族經營模式相似,馨文齋販售糖果餅乾等雜貨,也兼營字畫裝裱。在車頭舊址經營時,除了私人委託的字畫,也裝裱觀音畫像,再交由行腳商四處兜售;生意好時,販子一次可批走幾百張畫像。父親肇榮於156歲開始學習裱褙工作,民國66年時買下彰鹿路現址,67年時遷於現址,正式營運。

初期一樣是雙軌經營,然而適逢台灣經濟起飛,許多地方議員、國大代表皆會訂製賀匾,贈送商號、鄉親,於是一、二年後放棄雜貨店業務,專注於匾額裝裱。馨文齋製作的賀匾銷售全台灣,嘉義林樂善、台中李卿雲、李子駸、陳川、楊天生等,皆是往來客戶,最遠亦曾送貨至台東,足見本店之商品與信用良好。

近年來,喜幛、賀匾的使用習慣漸少,馨文齋店面的主力回到裝框、捲軸之製作。使用的工序依然遵照傳統流程,先打底後,黏貼上布邊,再裱第二次,讓書畫的壽命更持久而挺立,必要時也可以撕起重裱而不傷畫心。然而現在市場又遇到中國低價競爭,以及人才逐漸凋零的困境,即便是鹿港,所剩下的裝裱同業亦屈指可數。

現在裱褙傳到第三代建樑,仍然在學習這一項裝裱技術,亦著有現代詩集《光與影的微縮城市》。太太千儀則是陶藝家,於是馨文齋也新創了陶藝部門,希望藉由不一樣的手工藝形式,傳承這個悠久的店號。我們的設計理念上以「自然韻律」和「繁複風格」為主,希望藉由泥土這一種天然、易於雕塑的素材,呈現工藝之美以及自然的韻律變化。而為了和傳統樸實的風格區別,我們以較為繁複的花樣為主,以現代的質感,呈現裝飾風的輕快色調,絢麗而富裝飾性,讓生活陶更加有趣,兼具實用與美觀。

創作以手捏為主,而非工廠量化的商品,每件作品皆有局部差異,也可以説是獨一無二的。系列創作融入在地精神,發展鹿港特色,涵納宗教、飲食等文化,以及「鹿」的圖騰意象。也試著取用在地泥土,希望作品和地方有更密切的連結,凝聚在地認同,創造新的藝術形式,呈現手做的温潤質感。目前已有拉花系列、瑪瑙紋系列、絞胎系列、壓印系列、菠蘿系列等,也擅長動物雕塑捏塑,極富自然生趣。

如果有機會到鹿港來玩,歡迎到本店來走走,欣賞除了老街、傳統工藝之外的新美學,感受豐富而有生命力的色彩美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建樑 的頭像
    建樑

    光與影的微縮城市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