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在講什麼「現代性」什麼「殖民性」的,這個「性」,代表的是一種內在的意義,具有其引號中特殊的內涵。當然,我知道這樣講很籠統,一定會被譙翻,但是即使我手邊有資料,我也不想查明。畢竟人生沒有這麼多明瞭的意義不是?
我想講的是中國性。以下純屬臆測,完全是象牙塔的產物。
台灣的知識份子有沒有一股對於中國文化崇拜的內在?亦即對中國性的崇仰總會在生活中不知不覺流露出來。有錢人買字畫、宋版、紋龍古玉;知識份子寫詩詞、誦古文、通經史,或崇敬會上述技藝的人;普羅階層尊敬孔子公,尊敬有文化的讀書人。然後在階層流動的時候,以各種方式繼續其內在中國性的延伸,如當一個流氓變成地方土豪,他也會買字畫;當知識份子流落街頭,代筆成為他的謀生工具。我想說的是,在台灣,是否這樣的中國性崇仰處處有跡可尋?而還有更多是我上述沒有說到的。
台灣受中國文化統治以來,也不過三、四百年,但是因為漢移民的強大,自然也就將漢文化散播到島上來。青年們跟著誦讀詩書,跟著考科舉,以光榮回唐山為依歸,這樣既流落,又期待被家鄉肯定的內在,反而讓中國性保留得更徹底,而不是被平埔族同化。然而台灣真正接受強力統治,是在日本年代,但是關於日本,我覺得他也深受中國性影響許多,容後再敘。日本剛統治台灣時,也是籠絡舊文人,以仕紳來管理台民,並和其共賦漢詩——沒錯,日人也喜好漢詩文,可見其受中國性影響。爾後當太平洋戰爭爆發,清一色同化政策之時,其實也是日人覆亡之日。所以這樣的日本化並沒有給台灣多大的扭轉,反倒是在國府來台之後,中國化更加深刻,在高壓統治之下,在國家機器之下,人民服膺霸權,跟著喊出三民主義萬歲中華民國萬歲的口號,確認自己是龍的傳人,家鄉在黃河之邊。我也曾相信過,我是個好孩子;李筱峰師也相信過,李筱峰師也曾是好孩子。所以在這樣的思維領導之下,我們沒有屬於台灣既定的想法和性格,一切以中國性為依歸,讀中文系的相信自己正在發揚文化,甚至是以詩詞完成自己抒發的方式——這就是一種中國性的展現。於是即便有台灣本土性思維,也早就在高壓與教育之下,被洗過一次腦了。而現在努力去中國化的人們則是試圖重新定位、重新建立屬於台灣的東西,然而畢竟和中國同文同種(別跟我爭辯閩越人,閩越人也早被漢化了),要擺脫更是不容易。或著說有必要擺脫嗎?或是說我們該帶著歷史走往何處去?
我們來看看日本。日本在唐代的時候開始深受漢化,行唐制、寫漢文轉變的文字。定期遣唐,傳來中國佛教,傳來諸子思想,如朱熹、王陽明、朱舜水,營造中國英雄在日本的事跡,如鄭成功和兒誕石,孫中山等。鄭芝龍一介海盜,不過是娶了個日本妻,而兒子曾經撼動清廷,僅僅是因為日本母親就讓日方特別對於鄭成功感興趣?我相信不僅僅是這個。做史記最有名的漢學家是誰?博士瀧川龜太郎。做三國志電動的是誰?KOEI。愛比較中華料理,愛比賽漢字百問百答。用大膽話來說,對於和式的喜愛其實是對於古日本精神的靠近,亦即對於唐代的精神依歸。而唐代的傳統與禮節,對應到現在,就是一種虛假的中國性,一種對於古代傳統的眷戀與復古。而這個源頭就是中國,也就是對中國性的崇仰。畢竟我們不能否認,中國文化的確影響到很多地方,包括韓國。所以日本入侵中國是一種佛洛伊德的弒父行為?一種戀母的佔有?或是只是對於中國想像的實踐?早在豐太閣時代就試圖渡過日本海到中國,而韓國成為殖民地不過是一個必然。
所以其實再多麼深受中國性的影響,還是可以走出自己的路,像日本,反倒成為文化的輸出國。只是日本花了多久完成他們日本主體的建立與內涵?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台灣還有好長的路要走,請先從不講「萬歲」開始吧!莊子說「小年與大年」,萬歲不是一個海島能夠觸及的大年,那種想像、習慣、恭維,太過飄渺。歷史是不可逆的,也不可能預測或遙控,我們只能帶著現在既有的,走出新局。
我想講的是中國性。以下純屬臆測,完全是象牙塔的產物。
台灣的知識份子有沒有一股對於中國文化崇拜的內在?亦即對中國性的崇仰總會在生活中不知不覺流露出來。有錢人買字畫、宋版、紋龍古玉;知識份子寫詩詞、誦古文、通經史,或崇敬會上述技藝的人;普羅階層尊敬孔子公,尊敬有文化的讀書人。然後在階層流動的時候,以各種方式繼續其內在中國性的延伸,如當一個流氓變成地方土豪,他也會買字畫;當知識份子流落街頭,代筆成為他的謀生工具。我想說的是,在台灣,是否這樣的中國性崇仰處處有跡可尋?而還有更多是我上述沒有說到的。
台灣受中國文化統治以來,也不過三、四百年,但是因為漢移民的強大,自然也就將漢文化散播到島上來。青年們跟著誦讀詩書,跟著考科舉,以光榮回唐山為依歸,這樣既流落,又期待被家鄉肯定的內在,反而讓中國性保留得更徹底,而不是被平埔族同化。然而台灣真正接受強力統治,是在日本年代,但是關於日本,我覺得他也深受中國性影響許多,容後再敘。日本剛統治台灣時,也是籠絡舊文人,以仕紳來管理台民,並和其共賦漢詩——沒錯,日人也喜好漢詩文,可見其受中國性影響。爾後當太平洋戰爭爆發,清一色同化政策之時,其實也是日人覆亡之日。所以這樣的日本化並沒有給台灣多大的扭轉,反倒是在國府來台之後,中國化更加深刻,在高壓統治之下,在國家機器之下,人民服膺霸權,跟著喊出三民主義萬歲中華民國萬歲的口號,確認自己是龍的傳人,家鄉在黃河之邊。我也曾相信過,我是個好孩子;李筱峰師也相信過,李筱峰師也曾是好孩子。所以在這樣的思維領導之下,我們沒有屬於台灣既定的想法和性格,一切以中國性為依歸,讀中文系的相信自己正在發揚文化,甚至是以詩詞完成自己抒發的方式——這就是一種中國性的展現。於是即便有台灣本土性思維,也早就在高壓與教育之下,被洗過一次腦了。而現在努力去中國化的人們則是試圖重新定位、重新建立屬於台灣的東西,然而畢竟和中國同文同種(別跟我爭辯閩越人,閩越人也早被漢化了),要擺脫更是不容易。或著說有必要擺脫嗎?或是說我們該帶著歷史走往何處去?
我們來看看日本。日本在唐代的時候開始深受漢化,行唐制、寫漢文轉變的文字。定期遣唐,傳來中國佛教,傳來諸子思想,如朱熹、王陽明、朱舜水,營造中國英雄在日本的事跡,如鄭成功和兒誕石,孫中山等。鄭芝龍一介海盜,不過是娶了個日本妻,而兒子曾經撼動清廷,僅僅是因為日本母親就讓日方特別對於鄭成功感興趣?我相信不僅僅是這個。做史記最有名的漢學家是誰?博士瀧川龜太郎。做三國志電動的是誰?KOEI。愛比較中華料理,愛比賽漢字百問百答。用大膽話來說,對於和式的喜愛其實是對於古日本精神的靠近,亦即對於唐代的精神依歸。而唐代的傳統與禮節,對應到現在,就是一種虛假的中國性,一種對於古代傳統的眷戀與復古。而這個源頭就是中國,也就是對中國性的崇仰。畢竟我們不能否認,中國文化的確影響到很多地方,包括韓國。所以日本入侵中國是一種佛洛伊德的弒父行為?一種戀母的佔有?或是只是對於中國想像的實踐?早在豐太閣時代就試圖渡過日本海到中國,而韓國成為殖民地不過是一個必然。
所以其實再多麼深受中國性的影響,還是可以走出自己的路,像日本,反倒成為文化的輸出國。只是日本花了多久完成他們日本主體的建立與內涵?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台灣還有好長的路要走,請先從不講「萬歲」開始吧!莊子說「小年與大年」,萬歲不是一個海島能夠觸及的大年,那種想像、習慣、恭維,太過飄渺。歷史是不可逆的,也不可能預測或遙控,我們只能帶著現在既有的,走出新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