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enedict Anderson的名著《想像的共同體》指的是國家、國族的想像如何透過民族主義的凝聚、散播來達成,而我想要提的是人與人最原始的疏離。這不是實際上的分毫距離(否則將是一種文學手法),而是心靈上無法達成同步的每個個體必然,如果你是自由的。所以有人說每個靈魂都是孤獨的,或著說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和自己相處,這些我都同意,畢竟光靠語言要去支持每個心靈世界的標準,本來就太難。每當看到別人撞到桌角,痛得說不出話時都只能懷抱同情,因為我也只能回想自己的經歷,然後也很痛的安慰對方,然而這樣的安慰也不是直接的,真正止痛的力量仍是個人內在。再者,這樣的疼痛有幾分?同樣的力道可能在某甲是一百分(哇哇哇哇哇~~~),某乙可能是九十分(很痛,但還可以忍受),光靠語言以及偽量化的數值是難以轉換兩個量尺的,除非將來有感受轉換USB可以直接存取轉換,但是這也代表兩個腦袋是沒有同步的。如果你覺得有人完全瞭解你,那恭喜,你是幸福的。

也因為人與人之間(人與自身外在之間)是一個想像的關係,是一種歧異的非共同體,所以我們與他者交往都只會是一種再三的模擬、立體投影化,一層又一層的想像、構築、包裝真實或虛假(他要你這樣想)的外衣,不過這個投影並不包含完整的內在。不否認人能夠瞭解到對方內在,但是不可能時時刻刻、每件事情,因為每個人每分鐘都可能變化,你的想像可能得重新塑型;但是長久在一起的人接受範圍較大,也較容易掌握。我覺得想像一個人的層次可能粗分成幾種:1、看到外在,2、聽說,2.5、文字內涵的接觸,3、直接接觸,3.5、文字上的接觸,4、長時間在一起,5、過往記憶。

1、看到外在。如果說看到照片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在面前,敏感的人免不了會去想像他,也就是所謂的第一印象。至於這樣建構起來的認知可能是來自長久以來接觸人的心得資料庫,或是你看了某些狗屁面相學的書所致。不過看到老蔣的相片會浮起偉(ㄓㄥˋ)人(ㄎㄜˋ)的想法,那是意識型態灌輸的結果,不是純屬自己的第一印象;如果是相親對象的照片,那也只是最先的門檻,每個人標準不一。如果是人在面前,第一印象不太可能維持太久,因為人又不是植物只會暗暗生長,一定會有些語言、肢體動作加深你想像他的方式,這就要歸入第3層面了。(如果他都不動,也算接觸的結果吧Orz)

2、聽說。「聽說某某老師的課很好過。某學長:對阿。」「(哭泣)我跟你說,某某是花心的人,他同時腳踏三條船。」「當年MJ從罰球線起跳灌籃成功,拿到灌籃大賽冠軍。」以上這些都算是聽說。聽說是一個很恐怖的層次,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背後的真相,但是你仍然得選擇部分去相信。即便你可以相信學長「很好過」的「普世」價值,但終究沒有上過也只是預先上了一層外衣,並不是修課的真實層面。如果是遇到感情的投訴,多半也只能跟著「受害者」情緒走,將「加害者」塗上他該有的顏色;如果有事證多少可以分析、建議,但畢竟轉述多少會失真(我得再次強調語言的侷限)。第三種乍聽之下為MJ加個「跳躍力、續航力很強」的印象,不過真實狀況還是得看影片。雖然這個事例有圖有真相,但也只是局部,MJ也不是永遠這樣,後期轉以跳投為主要得分手段,印象是要層層覆蓋更新的。

2.5、文字內涵的接觸。這個層面可能有兩種,一種是作家,一種是網友。看到作家的文字,我們多少會感受到其內在的掙扎或碰撞,也可能是變態、戲謔的一面,所謂文如其人,大概就是這樣。這部分我不列入聽說,是因為他來自自己主觀的感受。不認識的網友則是另一種間接接觸,透過文字我們可以去型塑他的生活、他的樣貌,也許在發現地雷時,頭也不回的離去,也可能自以為超瞭解對方,即便沒有直接對話或見過面。這也只是想像的一個層次,而且一不小心就會摔得很深,因為在自己心靈的國度,可能只留存美麗的綺夢。網路興盛之後,這樣的想像充斥各空間,有的也因此自命為某藝人的先生或老婆,或著是瘋狂的追著搖搖說不要走。因為我比較重視與真人的接觸(即便不是真心),所以真人獨立為另一層次。

3、直接接觸。與人接觸是觀察一個人的最好時機,不管是臉部手部的細緻的表現,對於事件的應對,對於說話的口氣、方式等都是會在心中偷偷加減分的(還有持平)。不過直接觀察也不全是正確的,有可能只是看到「他想讓你看的」,如裝得很乖巧卻在背面詆毀你;也有可能因為自己往常的歸納而錯怪別人的好意(因為以自己的邏輯套別人的邏輯)。所以說每個層面都是互相支援、互相塗改更動的,如果將一個人的形象完全定型將會是一個完全錯誤想像的開始。

3.5、直接接觸後的文字接觸。又是從網路來的聯想。(網路真的是很有趣的介面)有些人你認識也互動,但是看到他的文章,卻好像另一個人一樣。有些人的文章會像是平時講話一樣的口吻,但是當跟自己平靜的對話時(或是專心編造一個故事時),你卻會覺得那像是另一個世界的同姓名之人,落差很大,和真實的接觸會形成互相型塑的塗改與懷疑。如果你是先看過某作家的文章再與其對話,你可能會懷疑每句道貌岸然的人話其實都是下流意念的轉碼,然後投下不信任票或其他。

補個3.51、電話接觸。居然漏掉了網路之前的溝通工具。由聲音去想像心境,甚至是現在在做的事、表情,都可能會加深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

4、長時間在一起。直接接觸畢竟只是一個飯局或是某段日常生活的切片,你不可能透過長期吃飯瞭解飯友的一切,仍然需要長時間的接觸,如工作、同居等等。藉由工作可以瞭解一個人面對工作內容的態度或是解決的方法,甚至可以約略推估同等難度對其生活的考驗或思考方式。同居就更不用說了,畢竟家應該是每個人都要回的,對於家人的脾性、癢處應該都要掌握幾分,否則根本是討皮痛,不嫌也只是家人的寬容。如果是未來要長久在一起的伴侶,這個層面的互相理解也很重要,有聽說忍了二三十年的小雜事最後忍不下去離婚的,如排水孔堵落髮而不抓、使用廚房的習慣等,如果能夠早一點認清一個人難改的癖性,會讓相處時的想像少些刺點、稜角。

5、過往記憶。上述的都是進行式,也許曾經畫過一個人完整的立體圖像,但是時間會為這個圖像加上灰塵。幾年不見的朋友可能在思想上有了轉變,青少年時期的朋友尤然,過去的認識只能當成基礎。再者,灰塵可能會造成朦朧美,讓過往的認知剩下美好的部分,再次相遇時就可能誤讀了當時感受。如我永遠在追尋當年馬蹄灣咖啡的風味,認為那是最棒的、唯一的標準。

我們都是這樣對一個人層層地加分減分,並且在加分中得到溫暖,減分時去朝加分的人靠攏、想像,得到平衡。洗澡時突然觸發的想法,逼自己寫了下來。如果對於這樣結構的分法感到沮喪,那就當作看到一個無聊的笑話吧。會寫這樣的文章就代表有部分意義活在其中,但請各位朋友不要對號入座,再者我平時當然不可能這麼分析每個朋友,又不是機器人。不過要怎麼想像我,就是你給自己的工作了,不過要評價我請在心裡暗暗盤算,說出來的話也是我想像你的方式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建樑 的頭像
    建樑

    光與影的微縮城市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