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閒聊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了這部片,也許有褒有貶,或著只是看明星們拼演技,看大場面的感動。無所謂,我這邊只是一點微小的想法。(阿,小濱濱電影課那些討論我什麼時候才會整理阿?)

緣起
首先是投名狀。由片子來看,就是結拜為義兄弟。另參考資料的奇摩知識有提到《水滸傳》裡殺人為證,再投入山寨。印象中也有看過。不過對於龐的驟變(?),我一點都不訝異,因為他打從一開始便說「我一點都不相信投名狀,我只相信趙二虎和姜午陽」。這邊的相信,顯然指的是相信二人的號召力、武力,為我龐青雲出力。

緣起之外
據維基百科「投名狀」條,本片改編自清末四大案的「刺馬」案,邵氏有拍過電影《刺馬》。劇情同投名狀,也是三人結義,其中馬新貽偷義嫂,害死其夫,另一兄弟則刺馬復仇。完全雷同,不是?對了,我小時候有一出連續劇也叫「刺馬」,我不懂,也看不下去,一直以為是刺殺清朝皇帝的片子。我錯了。當然,刺馬跟馬刺一丁點關係也沒有,在我知道NBA有馬刺隊之後。投名狀的龐其實是被朝廷刺死的,當然,另一半的死因是因為自己割不斷的情感,以致被姜纏住。若清廷是當政者呢?這樣的解碼也可以把本片當成是一個隱藏諷刺的用意,和姜文、張藝謀迥異。

稚氣的金城武
一開始三人結義,讓我想到劉關張,後來完全不是這樣子。沒有良心的果決劉備、敬愛敵人的前土匪頭關羽、信服大哥二哥的老三張飛。恩,大概就是這樣。金城武的角色向來都很具孩子氣,不知道是不是個性?在《重慶森林》裡的警察、《墮落天使》中強迫人的大孩子,金的這個部分一直很鮮明。所以老大是趙時,挺趙;姓龐時改從龐,沒有特別的主見。不過在投名狀中,姜最後看清了全部,他也決定了自己的路,做出了決定。長大了,是嗎?

佳句
打仗就是打仗,從來也不分軍或匪,都是勝利之後才會有的名目,或是意圖形塑另一種姿態才會搬出來的說詞。龐為了更接近理想中的「軍」(當然是為了自己),便把匪改成軍。其實,打仗本質是什麼,一點差異都沒有。
陳某在《不是人》(上)(東立,2003,頁37、38)的黑頁說:「我喜歡看某些人做錯了事,卻矢口否認,不惜編織各種藉口來推卸責任,為藉口加上不同的理論,或著披上仁義道德的外衣,結果是他變得理直氣壯,而你卻成了理虧的人。我認識不少這種人,但我欣賞他們。」「畢竟他們比你我更聰明。」

很戰慄,不是?




參考資料
投名狀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122506509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12240656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建樑 的頭像
    建樑

    光與影的微縮城市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