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國高中,總覺得事物的背後有另一番不同於表面的道理,必須用透鏡來穿過表面的華麗,才可能去尋出另一端的蛛絲馬跡。隱隱地,就像航行茫茫的海洋,不知何時會碰上真正的陸地。但我渴望著解決疑惑的指針。

這樣的欣賞歷程其實都有帶著疑惑,但是我無法解釋。這些事物的組合非常有趣,但是我永遠只看得到表面的現象,頂多是人情歷練後的另一個觀感,但這只是加了另一層顏色的濾鏡。到了大學的文學理論課,我真正掌握到那個「背後的真理」的可能面貌,我激動地喜見這樣的發現,撥清了一層霧的感覺。「我得到了透鏡,原來文學理論就是疑惑的指針」。用理論分析〈謫仙記〉,用理論看社會現象,用理論去拆解套用社會的一切,用理論大開眼界。解出來的激動,透徹智慧的倒影是興奮地。

然而,雖然你可以用這些東西來解釋,卻也似乎可以不用,或是用另一個思維來套用。也就是說,他不是一個定律,不是一種絕對,沒有絕對的解答。似乎只有「眾聲喧嘩」才是對的理論,好比有人說「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一樣弔詭。「拆解」的理論是為一正確的理論,「理論」有自我毀滅的性質嗎?所以《知識的騙局》我應該好好讀,雖然他被罵得一文不值。好像又讓我失去了透徹的智慧,還是我正得到更高一層天的開化?

關於真理的性質,我越來越難去判斷。

之後,我習慣用兩種標準去看待我所見的。完美的說詞,其實也隱含了完美的騙術。用冠冕堂皇的話語,用疑似真理的真理,片面利益的假象,這一套思維在社會中越來越簡單,每個人都能溜上兩句。我也擁有兩面的能耐,但是我更寶貴我的樸直。面對這樣的社會,完美的騙術以學術的名義為我們制定真理,為人生找一個目標,一個被虛構化的人生。這些東西,其實我們都不需要。完美的騙術,其實只是一種多慮的煩惱。我們為自己的人生多慮了。

老子說:「智慧出,有大偽」。想這麼多,其實利益就在其中潛行,隱而不彰的虛偽總是有著華麗的外衣。可惜的是,當老子要開導世人,其實就代表世界已經回不去沒有箴言的時代了。

大道廢,有仁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