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郵局寄海報,結果一口氣花了我兩千五,感覺自己像是被剝了皮的羊,冷得在提款機咩咩叫,然後發現收據像商人對我說:「你的皮只值一張紙阿!口桀口桀口桀」

去了傳說中的南村落,和我對文化護照的那一大本感觸相去不遠。日常生活文化被高舉著大纛,一種像是學界的浩蕩研究在進行著,原本應該很家常的,現在卻不這麼覺得。還是說,因為太高調的呼喊家常,反而讓我懷疑,究竟還有多少人在乎這些節氣?還是現在的都市人根本不會有這種天人合一的生活思維,所以才需要呼籲,然後成為一種懷舊的文化活動?
文化一直都在我們的周遭,但是定調生活的「節日們」,究竟是哪一種節氣該有的生活標準及美學?
那是其次。對於知道自己的情緒轉變,這麼後設的角度去看自己,感覺真的有點令人恐懼。那一雙注視的眼睛竟然是另一個自己的凝視……。對於自己會做哪一種決定,心態為何都更加的去「清楚」知道,似乎「更」瞭解自己了。也許身體和現在打字的我不過是被後面哪雙眼睛所控制的機器人,駕駛座的是那雙眼睛。

進入陌生的環境,會先隔絕外界,也隔絕內界,剩下一個肉體憑潛意識行動,大致上是防衛的、不安的。若是有熟人可以加速卸除武裝,或是自己繼續東摸西摸,局促不安。接著可能是放開外在,比較敢去做一些事情,如吃東西、倒茶。新環境應該是不會有第三階段的,久了才有可能放開心胸,跟你哈拉。以前舊香居也是,太過有差距的地方總是會叫人緊張。不過現在算是好很多了。在裝熟界,我不過是個小嬰兒。

還是去吃我的雞排、喝可樂,過每天的雞排可樂節,然後想些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