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扇示門人 (北宋‧范仲淹)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後人收。
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後人在後頭。


詠梅詩 (唐朝 無盡藏)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插秧詩 (唐 布袋)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三首詩是在講義中看到的,備課時閱見,陣陣思緒湧來。這三首都是在說道理的,所說的道理也各不相同。前兩首還好,第三首給我的震撼應該可以用醍醐灌頂來理解吧,一種腦門澆下涼水的快意與清醒。水是鏡子,可以應召天,自然也可以映照出自己;看看自己正在後退,其實換個角度來看,你正在向前插秧。
很多時候,不必然所有的事情必須要眼前看得到的才相信有功效,比如說上高中就一定是康莊大道了嗎?如果向前沒有插秧,也是白走一遭。順著成績就像順著插秧的勢子,技職學校扎實的訓練更能讓自己穩穩地面對將來的豐收。對家長而言,也許是退,然而總是有所累積的人生。

再讓我們換個例子,關於感情上的退讓。如果我們向後避開,是不是也能插上一列列青綠的秧苗?剎時間,我覺得我可能真的在向前,藍天白雲,無不自在。
可惜我不知道手上有沒有秧苗可讓我期待秋收,只知道退步是可能向前的。然而,向那個前呢?微妙的心情發酵著,依舊是藍天白雲,瞳孔縮小直發暈,我只知道我在退步,我正在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