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兩天拼完《怪物》,會讓我想繼續看《二十世紀少年》,不知道是否也能引起我的痴迷。
怪物最讓我稱道的是他的懸疑,他的敘事手法。我最推崇的敘事大師是金庸,他總是有辦法讓你沈浸在其中,廢寢忘食;兩者的不同在於金庸的線沒有這麼多,而怪物的線則是有許多雜出的枝椏,然後再合進主線裡,也就是主角天馬醫師。透過天馬醫師的冒險,我們一步步進逼真相,也為主角是否為雙重人格的推斷而擔心,他是這麼的純良,不應該以犯人的身份結束故事。
整個懸疑籠罩著我前16集,我一面相信有「約翰」這個人,一面又免不了被倫克警官的堅定推理影響,像是懸崖尖壁的石頭,隨著風搖曳,隨時可能會有逆轉的劇情出現。一直被吊胃口,一直摸黑前進,作者的節奏和敘事、取景都是一絕,值得拍成電影。(還是我不知不覺?)但是在這樣龐大黑暗和恐懼交織的氛圍中,最後卻沒有一個引爆點來抒發。應該說約翰這個怪物的內心我們瞧不見,而那個恐怖的怪物力量也僅僅呈現在最後的小鎮自相殘殺中。換句話說,也許我覺得最後可以再刺激一點,在多一點怪物的作為和怪物的想法,這樣會讓整個故事更為逼真,更為驚駭讀者。也許是我喜歡中口味,喜歡那種該出現暴力美學的時候,絕對不能手軟。
我心裡也養了一頭怪物?
怪物泛指人的黑暗面,猜忌、害怕、孤單、破壞、謊言、嫉妒,如果這些東西不加節制,的確會形成怪物,只是後來焦點變成在「約翰」這個人身上,讓這些無形的惡無法呈現具體的破壞力。作者以德國的種族歧視和培育新的「偉大種族」為背景,敘述幼兒被實驗的不人道。他們被逼以最惡劣的方法活下來,他們透視所有的人類惡行,以致於操控生命,像在玩弄螞蟻一般,他們是偉大的「優秀品種」。只是約翰另有一股黑暗的邪惡力量,並非當局所能控制的。這不以德國為背景的漫畫,讓我想到宇野比呂士的《天空霸者Z》,背景一樣是二戰的德國,主角要打倒希特勒,看來二戰與希特勒、種族的議題,有呈現在日本的想法中,也許是檢討,也許是轉移。
覺得台灣有很多怪物,可惜是難以被鎖定、殲滅的。人性本惡是嗎?其實這種討論我已經不再去多想,後天的教育絕對是個關鍵,荀子至少說對這部分,只是我們想將子女教育成什麼樣子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