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貪吃,素以美食家自居。
在給陳大為老師的文章,很難定名的那篇,我給了自己一個封號:貪狼,取貪和狼之意。即便是前後都有美食的狀況,狼顧,便直指通殺的結局。喜好嘗鮮的舌結合我好批評的刀子嘴,批評便現身其中。今年回到鹿港,以廟宇、海風和美食聞名的小鎮,當然有必要來回味,來找出我理想的店。然而三餐多在家中解決,能去品嚐的多是小吃店。在午餐之後,晚餐之前,這小小的一頓將帶來文字的香味。
「永仔蝦丸」是我刻意品嚐的第一家店。J之前來鹿港做調查,歐,那是一本死人、活人、藝術家、名店混編的名冊,這樣的工作,自然有趣不到哪裡去。J對永仔蝦丸的評語滿是讚美,我老爸則是用鼻子跟我說:「哪有多好吃,貴森森。擱卡好吃也不會比冷伯去市場買的好吃!」基於每個人的口味不同,我決定自己去試試,寫上自己的評語。
一進去,環境不錯,有冷氣,專職外場的歐巴桑能迅速整理滿是殘餘的桌子,但是沒人招呼我,連歡迎光臨都是用眼睛唸出。遊魂似的我覺得有點侷促,不知道要不要到廚房邊向師傅點菜。雖然到這裡當然是要吃招牌,就是蝦丸湯,但是我還想知道其他的料理,他總不會像某次「關東煮王」競賽,某參賽者用單品應戰吧!除了湯、麵、飯,就是小菜了,但是他的品名下面卻沒有列上單價,這是我最討厭的,讓有限預算的人吃得心驚。
終於被注意到了。我單點蝦丸湯,事前就有風聲一顆五元,一碗五十元,為了滿足好奇心,還是狠心的花下去,雖然後來知道不值得。
湯是煮肉丸子之類的湯,有鮮味,但是免不了要加味素。我想這個小鎮幾乎沒有不使用這樣聖品的。因為沒有超精緻的餐廳,美食節目的那種白白的、香味溫醇的高湯,在這種小本經營的店是行不通的。(即使賺了錢也不會有熬個三天的豚骨高湯出現,因為要維持「傳統」。)我用心喝了幾口,慢慢用味蕾去搜尋一切風味。湯裡加了醋,然而醋並沒有提升湯的鮮美,反倒是形成兩種味道一起入喉的狀況,影響原本清甜的湯頭。主副失衡,連帶影響整體的評價。
再來是丸子。丸子沒有彈性,軟軟的,蝦味也沒有老爸買的好。但是他的色澤沒有太鮮豔,不加色素,合格。將丸子和湯一起入口,丸子本身的味道又被蓋過去,主副再度不平衡。
其實我覺得湯真的是最大的敗筆,用隨便煮丸子的清湯當底,又不加其他原料,如昆布來提升鮮味,失敗。丸子沒有彈性,像是煮太久的,失敗。價格更是失敗中的失敗,太貴,並不推薦。如果大頭要來,當然,你也可以,我倒是想買市場的蝦丸送你,鮮美的風味配上大骨精熬的湯,加上大根,絕對擁有豐富的層次。
我品嚐完後,跟老爸說永仔不好吃,他說:「都丟恩!」我轉向跟J抱怨,他說:「他的滷大腸、小菜更好吃!」但是我再也提不起勁去嘗試貴又不知合不合味的永仔了。
- Sep 16 Fri 2005 22:56
吃在鹿港之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