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次重看《午夜巴黎》都會有些不一樣的想法。而這些想法總是始於追星,那些活在書中,活在生活中的藝術巨星。
而這次我想到了我的GOLDEN AGE,真是令人潸然淚下。讀書寫詩研究晃盪,和朋友在書店及電影院間遊走,那些景象的質感彷彿和《午夜巴黎》連結上,催出了昏黃的、野獸的、激辯的、浪漫的色調。
金黃的燈,瑰麗的河岸,雨總是巧合地落下,漠然地離去,像一齣老套的戲。
都市中的名勝建築,最重要的果然還是人群在其中的流動,哪一天流動的人群停滯,建築也立即死滅,黃金時代終焉,只有《午夜巴黎》那種穿越時空的憑弔才得以讓城市活過來,以懷舊的姿態。
而我是否在自己的黃金年代,局部、揣摩地連結上前輩的黃金年代,那怕只是碰到一點邊,沾染一些光澤?想像在午夜,和年輕的詩人抽煙,談詩論藝;在電影院徘徊,和影評家討論性和運鏡;在小酒館……
arrow
arrow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