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的青春也是這麼的過來嘛?也許是,但是當下的我們並不會如此地清楚明白。



學校生活中同一個金曜日不斷重複,隱喻著每一天日常生活的相同與重複性。但是導演運用不同的敘述視角,描寫桐島退社缺席這同一中心事件,卻也指涉著同一天並不是只有單一主角。我們在生活中往往只關注眼前的關連,而忽略掉更大的社群關連。然而事件周圍組成的人們其實具有更廣闊的互動關連,每個人的一天都不同,每個人面對的生活重心也有不同詮釋,風助的惶恐、實果要幫風助爭取公道、久保要問個清楚、梨紗也要找回他的風雲人物,不是一個主角(桐島)、一個能指(青春、學校生活)所能簡單劃分並定義的。導演將「主角」桐島隱去,形成了一個去中心的現象,大家都繞著某一個「公認的」中心在轉,但是其實那並不是真正的中心,那只是眾多人際網絡線的一條。其實真正的主角,是在重複的重複的一天中的每個自己,只是他們都沒有發覺,而一味的以桐島為中心,卻忘記了自己的身影。而最後的高潮也是以不存在的桐島為導火線,搭配最「顧人怨」、「噁心」的電影社為舞台主角,以一場爭執、吵架完成了青春最後的樂章──迷濛的終該醒悟,自溺的也破繭向前,在四天事件當中邁入社會,這就是最不平凡的青春了。



每個人眼中的桐島拼成一個群體意識中的桐島,而被我們認知。但是這個桐島畢竟不是真正的桐島,而是自我的投射。當大家回到自己專注的社團,才是真正的完成了自我的建構,向成年邁出。



這樣的校園劇情我們其實並不陌生,但是我們多半身在其中,對於身上拉扯的絲線也沒有這麼的明確知道。嫉妒、愛情、友情、憎恨、惶恐、崇拜、自戀、炫耀等等,都是網絡中的個別情感。而這些情感往往來自於「成功」與「失敗」,在學校便開始區分這兩類的人。而其中最容易區別的,便是身高。身材高的男生、符合大眾美麗觀念的人,往往會變成成功組,不用太多努力便可以吸引許多注意力。如宏樹,如桐島的女友梨紗(也許桐島也跟宏樹一樣是被倒追的,成為勝利的王位)。然而外在的勝利並不代表人生制霸,至少宏樹並不這麼覺得。在片子的最後,宏樹哭了起來,代表的也許是他樣樣通、樣樣都不錯,但是卻始終無法認真投入。他的淚水也許代表自己無法回應眾人的期待。棒球社的邀請、電影社的熱情,宏樹不知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走,也許桐島也是。夾在家人、同學、學校、情人中間,逼得他不得不人間蒸發。

 

一陣子前看的片子,當初的筆記不知道在那邊,如果有撈到再補其他的吧。

總合評價:四顆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聽說桐島退社了
    全站熱搜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