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家前先去舊香居聽一場演講,是叫邵建的中國學者,關於胡適與魯迅的觀點倒是頗有趣的,很有價值。
其中說到孫中山是「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想來也對。前陣子幫家教學生找資料時,看到孫中山不斷的反抗,反抗清庭、反抗北洋、反抗桂滇系,也反對陳炯明。美其名是為達成自己的理想,但是你怎麼知道自己的理想絕對是正確的,或是百年之後不會被扭曲?難道那些和談的全然都是不對?若站在人民的立場,和談也許是最樂見的。所以蘇聯找上沒有軍事武力的孫中山時,雙方一拍即合,某種程度上也是紅色中國的開始。
英美主要是支持北洋軍閥的,因為他們不像孫中山這麼激進,較容易合於他們的利益。邵建他還提到清末的改革是優於北洋時期的,而北洋時期又優於國共兩黨。清末的立憲運動是國家政體改變的最溫和手段,也是康、梁的主張,但是顯然時勢到了,革命成功,造成了軍閥割據。然而五四運動是在北洋軍閥時期產生的,他們容許北大自由的學風,尊重讀書人。吳佩孚就是秀才出身的。但是到了國共,就全部便成了單一的黨國意識型態統領,失去了多元發展的包含。
不過也許這樣是一個必然。國共的派系都多,思想分歧,親日、親英美、親俄、親共,身為一個最高領袖,集權是他最有效的手段。剛剛翻一下維基百科,從吳佩孚、曹錕、馮國璋、馮玉祥看了中原大戰,西北軍、晉軍、桂軍為反對勢力被裁而起兵,而後來蔣介石身邊的人不就是這些人?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白崇禧,以前敵對的軍閥頭子都在身邊,如果他不獨裁恐怕也會被拉倒的一天。而當這些頭兒們日後想反抗時,都已經被特務機構、反共的大前提所控制。
誠如邵建教授所言,政至制度是比爛的,比那個比較不爛。民主制度不過是比較不爛的一顆。我相信和極權統治相比,我寧願自由取得自己的天空。即便我知道天空是這個的生冷而高度有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