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大尾的課堂上,寫過一篇散文「重遊」,是將鹿港當成客體,而我自臺北回到鹿港,重新審視故鄉。而這次的狀況完全顛倒,出發及重遊的地點調換,雙城故事不斷地纏繞,大概就是我目前的狀況。
 這次的旅程是從大雨的夜開始,熟悉的濕度連抱怨都沖得很淡,讓我得以重新看著這座龐大的城市。車流穿梭如雨不停,城市的地圖在車子熱完後,重新打開,自動導航建立路線,北城的空間感附魂而上。情感再淡薄,路線的訓練並不會因此被遺忘,或著說還不到遺忘的時候。
 像是出差又像是旅遊,有嚴肅的資料搜尋,也有愉快的約會,人群是北城最棒的景點。換過幾個寄居地,對於山林始終有難忘的感覺。冷的霧搭配一點雨絲及黑風,就可以是遐思的黑森林。來一點回聲值很高的蛙鳴,不知名的吼嘯聲,再以明亮的鳥鳴聲開場,熱鬧而清爽的夜晚讓身體擁有最大的愉悅,在精神進入睡眠流程而隱遁的時段,細胞共鳴,帶出醇美的激素讓精神沈入更深的腦海。然而日間的日光總是缺乏,雨則相對取代城市風景,成為閒散步伐的阻礙者。我的林間小屋還沒來,他只能是某一處山腰中的幻影。
 終究是一個暫留的城市,即便曾定居過。這一片住宅總也帶著僵硬的外觀,如果沒有內在的燈火,文化的散發,城鎮高樓只是紀念某人的神主牌,紀念某些虛幻的驕傲。如同那半朽的豪華住宅區,這片城區會不會終究失去光澤,壁癌處處?
 不常落雨的鹿港也涔涔滴。我帶著水氣回來,是為了延長對於臺北的感覺,還是有什麼思念飄了過來?和室的窗邊有柔暖的床鋪,床鋪旁邊是緊實的書桌,以及一顆黃燈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建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